上了二手5D2之后,最近一直在研究用5D2摄像的知识,看论坛、视频教程学习了很多,为了更系统的学习一下,还要买本书看看,但是关于用单反摄像的书籍貌似真的不多,从亚马逊买了本《5D Mark II 数码单反高清摄像圣经》。我承认我是被名字吸引的,当然不是书不好(书甚至有点深,更多的是从拍电影的整体方面讲解),而是标题有点夸大,实际上英文标题也不是这个意思,一到国内翻译就成了这个样子。
通过几天的学习研究,在理论知识方面算是入门了,关于单反摄像,需要明白几点。
**一、应用领域 **
单反摄像不仅仅用在预算较低的婚庆、微电影领域,在好莱坞大片中也已经有很多摄像师使用7D、5D2等相机拍摄部分画面,如《红色机尾》、《钢铁侠》等。
对于我等日常使用的人要区别一点,单反是用来当DV录像使用还是用来拍电影,这两种风格是不一样的,影响拍摄时画质选择、配件设备选择以及后期等方面,DV相对随意,显然要达到电影风格则要求高很多。另外一点,单反摄像更适合静物拍摄,浅景深更具优势,对于运动剧烈的物体,不是不能,而且操作上要相比传统摄像机较难。
**二、构图、场面调度(布局)、镜头移动 **
构图、场面调度(布局)、镜头移动是构成摄影技巧的基石,它们就如DNA一般相互交织在一起,三者缺一不可。
构图:和摄影有类似之处,三分法,黄金比例,突出主体等,摄像同样构图好才能使画面更具吸引力。当然,我还是认为,摄影的最高境界就是心中无规则才能创造最好的作品,没有必须一定最好的标准,但是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必须是唯有先懂得如何熟练地使用每一条规则,而后才能去违反它们。
一些建议:
- 明确主角或主体,围绕其展开。
- 画面中有什么,想拍摄什么,不想拍摄什么?把不想拍摄的从画面中移除。
- 人物向右看,将其安排在画面左侧;人物向左看,将其安排在画面右侧。视线一般安排在画面上部1/3处。
场面调度(布局):和摄影不同,摄像是一组连续的画面,画面中展现什么,如何展现,布光,主体动作,镜头如何移动,什么角度等,都会让观众有不同的观影感受。这貌似有点深了,但是这些都是在拍摄前要思考的,不过简单说,一般拍摄主体与镜头的组合有四种,具体可以根据想展示的内容而选择不同的组合。
- 主体不动,镜头锁定;
- 主体不动,镜头移动;
- 主要移动,镜头锁定;
- 主体移动,镜头移动。
镜头移动与稳定:DV与电影画质的区别除了画面质量、风格等因素外,拍摄稳定度也是主要方面,DV一般手持拍摄,晃动会比较厉害,而创作好的摄像作品应保持画面尽量稳定。单反相机要想手持稳定基本不可能,毕竟没有摄像机的肩扛等人体功能学功能,所以要想画面稳定,必须借助一些配件。
三脚架是首选,特别是用长焦镜头时;轻便的装备独脚架也是一种选择,我最近购了一个曼富图的562B-2脚架配MVH500AH云台,操作起来的感觉很好。
可以用有云台的相机进行摇摄和绕轴俯仰拍摄,摇摄是绕固定轴左右移动拍摄,俯仰拍摄是绕固定轴上下移动拍摄。
滑轨也是单反拍摄的利器之一,可以进行空间推进或推出拍摄,配合脚架等设备还能当升降机用,上下移动拍摄,带电控的还可以进行延时拍摄。
稳定器(斯坦尼康)和兔笼等装备,适合进行追踪拍摄,想让手持移动拍摄时画面平稳,尽量选用标准或广角镜头。稳定器这玩意看别人拍的很好,我弄了个Glidecam HD2000,加上5D2和35L拿起来实在是过重,不能长时间保持平稳,手法应该也有问题,练这个需要一定时间,而且绝对能锻炼手臂,我还处于把玩摸索阶段。感觉稳定器更适合配微单等轻一些的装备,不知道用起来感受会不会好很多。
三、布光
不论是自然光还是人造光源,摄影摄像都离不开用光,要拍摄好的画面至少应该外购一个独立的光源,会使画面增色不少。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布光所要的效果和感觉。
光源质量:柔和还是强烈,反射光还是直射光。
光违反直觉得一个特性是:灯具距离拍摄对象越近,光线越柔和,反之距离越远,光线越强烈。因为这时灯具就会越发成为一个点光源,导致强光,灯光质量突出。远距离的漫射光源比近距离的低瓦数菲涅耳聚光灯传递更加强烈的灯光质量。
光源方向:根据光源的不同位置主要分为四种。
- 主光源,场景中的主要光源,如窗台、台灯、顶灯等;
- 辅助光源,主要用于补充主光源产生的阴影,一般为弱光源;
- 逆光源和轮廓光源,逆光源放在主体身后,用以分离背景,轮廓光源一般放在高处,用以照亮人物的头发;
- 背景光源,主要用以将背景与前景分离,增加场景景深,如街灯、门厅里的灯等。
光与影:要有光,也要有阴影,光源的方向决定了阴影的位置,影响构图的方式。从正面发出的光将会缩小阴影,而从背面发出的光将会增加其在相机中看到的阴影长度。光源位置越高,阴影就会越短,需要长阴影则可以将光源放在较低的位置上。
色温:应用不同的色温对画面风格影响很大,高色温值偏冷色调,低色温值偏暖色调。在室内拍摄,通常可以将色温设置在3200K,而在户外拍摄则可以将色温设置在5600K,附上色温图,以便自己可以学习对照。
四、Zone System和镜头
Zone System来源于安塞尔・亚当斯的著作,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左右的作品,中文翻译应该是分区曝光法,不过更准确的意思是“分区测光及冲印调整法”,可见曝光和冲印两者缺一不可,现在已经是数码时代,没有胶片冲印了,但是不能说这个方法已经无用了,至少应该明白原理,不然可能误用,详细的原理可以自行搜索学习,这里我只简单总结介绍。
分区曝光法主要是将照片的亮度分为0-10级,如下图。
0级为纯黑,光线100%不反射,X级为纯白,光线100%反射。0-III级代表黑色和深色阴影,III以上能看到细节;IV-VI级代表面部色调,从黑人肤色到白人肤色,V级代表棕色皮肤色调和天空色调,以及18%的灰卡值;VII-X级代表浅灰和高光,VIII级代表白雪的质感,IX以上则为过曝。 每一级亮度是前一级的两倍,想改变亮度等级,可以通过调整曝光参数。需要注意的是亮度等级是相对的,将V级通过调整曝光移动到IV或VI级区域,那么如果照片中III级的亮度存在将相应的移动到II级或IV级,不会不发生变化。对于数码相机来讲,不能像胶片那样通过后期调整不同区域的冲印时间来改变照片的亮度等级范围,如果曝光宽容度不够,画面中有过多明显过曝或欠曝的地方,只能通过重新构图或增加滤镜前期解决。在摄像上和摄影的曝光知识一样,亮加暗减,注意观察直方图。
曝光由快门、光圈和ISO组合确定,5D2摄像中一般用M档,快门速度一般两倍于帧率,1080P的24帧和25帧一般用1/50或1/40的固定快门,而根据拍摄景深和想要的效果选择光圈值,然后通过测光设定相应的ISO,根据降噪测试推荐的ISO值一般为160、320、640、800和1250,如果光圈和ISO不能同时最佳,如在阳光强烈的户外拍摄运动的物体,大光圈不太现实,可能丢失焦点,而ISO已经最低,不能再调整,此时有条件的上ND镜可以解决。
镜头的选择要根据腰包厚度和想拍的风格以及自有装备而定,稳定器上长焦镜头显然不是很明智,在婚庆摄像上貌似标头和广角镜头用途更多一些。
五、画面风格
如果后期的话,绝对不要用相机自带的标准、人像、风景和真实等风格,中性风格可以用一下,《5D Mark II 数码单反高清摄像圣经》推荐的是自定义的平面和超平风格,简单说就是拍摄出的画面没有什么层次感,但是后期余地很大,一般的设置是把中性风格的锐度调到最左边0位置,饱和度调为-2,对比度和色调在最中间。
另外一种设置方式是拍摄一张RAW格式的照片,调整到自己想要的风格后上传到相机自定义风格,拍摄时用此风格就行。
六、声音
好的画面还要好的声音,画面烂点还能忍受,但是声音烂,可能让别人连一分钟都忍不了。有条件的不要用机器自带的录音,如果一定要用尽量不要用自动录音模式,改为手动。
如果用外置录音装置,低端选择主要有麦克风和录音机,貌似一般麦克风稍便宜些,录音机稍贵,麦克风可以直接装在热靴上,录音机也可以转换装在热靴上或三脚架上。用录音机时要注意相机的录音也打开,一是可以避免忘记开录音机丢失声音,二是后期时便于进行声音同步。
声音质量一般为44.1千赫、16位和48千赫、24位,前者声音质量要低于后者,44.1代表采样率——每秒采样次数,16代表采样记录的信息量。
七、5D2的拍摄步骤
- 选择并安装镜头
- 选择画面风格
- 设置色温
- 安装打开卡侬接口适配器和/或麦克风,设置音频电平
- 设置帧率
- 根据帧率(如24P、25P)设置快门在1/50或1/40
- 设置ISO
- 设置F光圈值
- 调焦
- 测光并调整F光圈值或ISO(将快门半按)
- 检查色温直方图,以确保黑色没有压缩,或者高光没有过度曝光
- 按下录像按钮
八、后期
关于后期主要涉及到各种软件,目前我还处于摸索阶段。如果想调色空间大,视频必须转码解压缩为4:4:4或4:2:2的颜色空间。转码软件有MPEG Streamclip、5DtoRGB等;如果想最终调色变得高大上貌似很多专业人士用达芬奇,还有苹果的有Colour;编辑软件有Edius,目前我正在学习的这款,还有苹果的Final Cut Pro等;涉及到音频同步可以用PluralEyes。
先总结这么多,有新的经验体会了再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