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

#Read

这是一本我迫切想读的书,看过之后获益良多,对以前读书的很多疑问有茅塞顿开之感。

书的主题很简单,告诉你如何阅读,目的是让我们为增进理解而阅读,而非仅仅为了娱乐性和获得资讯,前提是你要做个有自我要求的主动阅读者,方法是书中重点阐述的四个阅读层次,循序渐进,较高的层次包含较低的层次,分别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

阅读的艺术——为增进理解而阅读

何为阅读,当然是拿起书报等有文字的东西进行朗读或默读,但是阅读的艺术性则是另外一回事,按照作者的粗略定义:

这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

所以阅读其实是一种自我发现型的学习,就像跟着一位缺席的老师在学习,让我们的头脑从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入的理解。

这里所说的阅读更多的是以上所定义的阅读艺术,一种真正的阅读——为了增进我们的理解而阅读。这也是阅读的乐趣所在,不过这种乐趣是有条件的,就是要有合适的“势差”。首先,作者的水平要“高杆”过我们才行,不然写的东西都是我们理解范围之内的就没什么意思了;其次,作者这种“高杆”要高在一定程度,就是我们要够得着,通过自身努力之后能把这种我们与作者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以内。如果有一本书的内容是我们完全理解不了的,那可能暂时对我们来讲就相当于无字天书了。

如何做一个有自我要求的读者

首先,必须是一个主动的阅读者,这个说法很宽泛,可能除了上学部分人被强迫看教科书之外,剩下我们看的书多数可能都是有自我意愿主动的。不过这可不包括躺在床上看两眼书就犯困的人,你不是看的是一本烂书就是把书当作一种镇定剂来使用,让你昏睡与清醒的区别在于你是为了娱乐还是为了心灵或精神上的成长。四种层次的后三种都是很主动的阅读,需要努力练习,而不是毫不费力。

其次,主动阅读的核心就是:我们在阅读时能提出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自己必须能尝试去回答的问题。

作者认为一本书一定要提出四个主要问题:

  1.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
  2. 作者都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最后,光知道这几个问题还不够,要在阅读的过程中记得提这几个问题,思考这几个问题,养成习惯,才能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读者。除此之外,还要能精准、正确的回答这几个问题,如此锻炼出来的能力就是阅读的艺术。这四个问题也是全书展开说明的四种阅读层次所探讨解决如何回答的问题,是四种阅读层次的目的和全书的核心。

阅读的四个层次

一、基础阅读

作者认为学习基础阅读至少需要经历四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是“阅读准备阶段”,从孩子出生到六七岁,需要具备良好的视力、听力和智力,相当于幼儿园阶段;
  • 第二个阶段是孩子具备认字能力,可以读一些看图识字等简单的书,相当于初上学阶段;
  • 第三个阶段是具有字汇的能力,能够根据上下文推敲出不熟悉字眼的意思,可以简单分析课文,相当于小学后期阶段;
  • 第四个阶段是能够精练和不断增进前面的几个阶段的技巧,能够自行阅读各种报纸书刊,能够明白不同书中的不同观点,相当于初中阶段。

这个层次简单说就是具备认字读书的能力,从有人指导阅读到可以自行阅读,精通基础阅读之后便具备了进入下一个阅读层次的条件。

二、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的步骤有两个。

  • 步骤一:有系统的粗读或略读。
    对于一本书,首先看他的书名、目录、前后序、索引、介绍等,如果以上信息让你想继续研读下去,就可以再进一步的找几个与书中主题相关的篇章读一读,或者随便翻几页看看。
  • 步骤二:对于一本难读的书,先从头到尾读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不要试着去搞懂每一个字或每一句话才继续。

两个步骤要求都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快速的读完一本书。但是关于阅读速度的问题,每个人情况不同,何为快何为慢很难界定,原则应该是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该快到有损于满足与理解。实际上,即便是一本书,也不应该完全按照一个速度阅读,不同的章节和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速度。

这个阅读层次的核心动作是在有限时间内,粗略的读完一本书;目的是能够简单回答前两个问题,找出全书的结构,并判断这本书是随便看看,速读或抛弃即可,还是值得你深入读下去,值得运用下一个层次的分析阅读。

三、分析阅读

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是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是最完整的阅读。

检视阅读的目的是评判这本书书是否值得读,是否值得做分析阅读,分析阅读则是为寻求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这个层次是作者着力详尽描述的,半本书的内容都是在讲这个层次的规则和应用。作者将主要适用于论说性作品的十五个规则分为三个阶段,从整体上架构出一本书的内容、从词义、主旨与论述上诠释一本书的内容、从沟通知识的角度评论一本书的内容。前两个阶段完全可以同时进行,但是必须在完成前两个阶段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第三个阶段的工作——评判一本书。如果我们要为每个阶段做一个笔记的话,分别就是结构笔记、概念笔记和辩证笔记。

第一阶段:架构一本书的内容(找出一本书在谈什么)

  • 规则一:依照书本的种类和主题分类,知道自己读的是哪一类的书,最好在开始读之前就先知道。这条规则特别适合用于论说性的作品,关键重点是我们要有自己的分类依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使这条规则简单明白。关于分类,作者举例说明如下:
    • 虚构类:小说、诗歌等
    • 论说类:
      • 实用性:行。与某种有效做法有关,教你如何去做,说明应该怎样。
      • 理论性:知。明白或了解某事,说明是什么。如历史书以说故事的形态出现。如科学与哲学的区别在于科学用特殊经验的结果举证,哲学用人类日常共性的经验举证。
  • 规则二:用一句话或最多几句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 规则三:找出书中的骨架,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和各主要部分的纲要。

  • 规则四: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作者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个规则在指导你注意一本书的整体性,第三个规则则在强调一本书的复杂度。

第一阶段这四个规则的主要目是在于弄清一本书的架构,从整体上解读一本书,看清其整体的内容大纲,以及找到纲要相互之间的关联度。第一阶段的规则可以回答第一个主要问题的大部分。

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

  • 规则五:找出关键词,并通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 关键词:这里所指的关键词并非一定是我们通常理解的能代表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主旨思想的词语,而主要是那些让你感到头疼费解的词语。如作者特意强调的词语(一些领域的专门用语和特殊词汇)、作者和其他作者存在争议的词语(作者可能有另外的解释)、对我们而言所有词义不明的词语。当然,大多数时候那些让我们费解的词语,作者可能会做出论述解释,很可能也是代表主旨的重要词语。

    • 达成共识:一定要明白的一点是一本书中作者换了词语不一定等于换了词义,反之同一个词语不一定就一直代表一个词义。一个词可能有不同的词义,而一个词义也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解释说明。达成共识的关键是要明白作者的用字用词在书中此时此刻是什么意思,有一个意思还是几个意思,在书中的其他地方是否还有不同的意思?只有通过上下文所有了解的字句才能推敲出不了解的词义意义,也只有明白字词在上下文中所代表的意义才能与作者达成共识。如我在这篇笔记中“阅读”的意义更多的是指“为增进理解的阅读”,而非“娱乐性的阅读”。理解关键词意义的检验方法是能够用另外的词语或片语进行描述解释说明。

  • 规则六:找出关键句,列出其中的主旨。

    • 关键句:与关键词类似,从读者的角度看是那些还需要花一些时间和努力来诠释理解的句子;从作者的角度看是那些阐述作者判断的句子。找出关键句的三条线索一是有些作者可能会帮你标识出关键句,二是关键词所在的语句可能是关键句,反之亦然;三是关键句存在于一本书中最重要的论述中——不是前提就是结论。

    • 主旨:主旨所声明的是知识或观点,是问题的答案,主旨应该有理论的支持,否则只是作者个人的想法。找出主旨和理解词义的共同之处是都需要根据已经理解的上下文对不理解的部分进行推断;不同之处是主旨涉及的内容更多和复杂的句子中可能包含多个主旨。理解主旨不是转述作者说明主旨的文字,而是真正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 规则七: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出基本论述,明白作者的主张。

    每个作者的写作习惯不同,一本书中不是所有的段落都有论述,一个论述可能不只一个段落,一个段落也可能不只一个论述,所以读者要从字里行间中找出作者的重要的论述,根据先后顺序重新架构。应用规则需要注意三点,一是论述都有结论,不论是原因在前还是结论在前;二是区别出论述用的方法,用一个还是多个事实进行证明(归纳法)还是一连串的通则做更一步的证明(演绎法);三是区别出论述开始的事情哪些是作者假设,哪些是之前被证实或有根据的,哪些是不需要证实的自明之理。

  • 规则八:找出作者的解答,确定作者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是没有解决的,哪些是作者知道自己没有解决的。

第二阶段这四个阅读规则主要目的是真正的理解一本书的知识或方法,能够自我诠释内容,与第一阶段的阅读规则相互呼应,找出问题从而能够回答问题。第二阶段的规则可以回答第二个主要问题。

前两个阶段的阅读规则在实际操作时是不分阶段和前后顺序的,完全可以同时进行,没有必要为应用两个阶段的规则而分开阅读两次。检验这两个阶段规则是否应用到位的方法,也是检验是否理解一本书的方法就是是否用自己的话进行叙述。

在能够回答主要问题的前两个——“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和“作者都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之后,确定在“完全理解了”一本书的基础之上,我们就可以开始评论和批评一本书了,开始思考回答剩下的两个问题。对于剩下的两个主要问题,客观公正的前提一定是在我们理解了一本书的基础之上。

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

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 规则九:除非你已经完成了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
    首先,评论不等于批评或不同意;其次,不论你同意或者不同意还是暂缓评论,评论一本书的前提一定是在我们理解了,完全明白了的基础之上。阅读是一种对话,只有在完全明白了作者所说的之后,我们才能发声做出最负责任的评论。

  • 规则十: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把谈话当作是战争的人,要赢得战争就得为反对而反对,不论自己对错,都要反对成功。

    如果阅读是一种对话,作者说的除了书上的文字之外没有其他话语,对于我们来讲是随便翻几页书,看出几个问题或发现自己不同意的观点就把作者或书说的狗血一般,还是真正在读懂一本书之后,再指出事实的真理是什么以及获得知识更重要?

  • 规则十一: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这条规则的关键点是不能从自己的喜好出发进行评判,而是要清楚什么是真正的知识,什么是我们自己的观点,什么是作者表达的观点。

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 规则十二: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 规则十三: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 规则十四: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 规则十五: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规则十二至十五是在不同意一本书的基础上需要应用的规则,如果不同意作者则应该用对应的规则来指出作者的问题所在。如果指不出问题所在,而又不同意,我们只能说我们不喜欢这个论点,但是不能说我们不同意。这四个规则在我们不同意作者的时候,使我们避免是因为自己的偏见或情绪化而不同意,从而可以和作者进行一次有理论支持的辩论。最后一个规则不能完全说是一种批评,人无完人,作者的精力有限,对于任何书我们都能使用这一规则批评但是毫无意义,更多的应该是关注作者是否在一本书中完全解决了他提出的问题。

在拟大纲的最后阶段,就是要知道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诠释一本书的最后阶段,就是要知道作者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尚未解决。批评一本书的最后阶段,就是要检视作者论述的完整性。

实际上第三阶段的阅读规则作者一直在强调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评价一本书。客观的前提是我们要避免争吵,减少自己感性的部分,认同凡是通过理性的沟通,大部分的争论通过排除误解和增加知识的手段都是有可能达成共识的,毕竟大多数人在争论的前提下最终还是渴望双方能够达成一致的结果。公正的前提是一个人必须弄懂了对方所说的才能做出反应,否则连对方说什么都不知道就盲目反对就没有任何理由了。但是人都有动物性的一面,完全中立没有个人偏见很难做到,我们只能尽力知道我们的偏见并尽量增加自己的知识避免偏见。这些规则同样适用于日常生活的任何对话,值得追求理性对话的人认真阅读。

如果沟通并不复杂,就用不着做出大纲来。如果语言是完美的沟通媒介,而不是有点不透明,就用不着诠释彼此的想法了。如果错误与无知不会局限真实或知识,我们也根本用不着批评了。

再强调一次,分析阅读的核心是真正理解一本书。理解一本书的方法是能够说出一本书的层次架构,叙述一本书的细节内容,然后能够评论一本书,说出自己尽量客观公正的理由。

分析阅读分支——如何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

分析阅读是一种理想阅读的状态,规则一至十五主要适用于理论性的作品,针对其他不同类型的书籍则需要适当的调整规则与问题的问法,但是不用重新制定或学习一套规则,重要的是要学会举一反三,有适当的弹性,围绕四个主要问题找到对应的规则和答案。

如何阅读实用性作品

阅读实用性作品需要注意的是:

任何实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

教你理财的书能给你很多建议但不能帮你变的有钱;教你社交的书同样也不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朋友。所有的实际问题仍需要你付出实际行动才能解决。

实用性书籍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和这本书一样的在说明方法规则的(烹饪技巧、驾驶技巧等);一种是在阐述形成规则的原理(经济、政治、道德等)。

需要强调的是实用性书籍都包含部分作者的宣传与辩解,因为作者的目的是要说服我们,只有我们被说服了才有可能会采取行动,我们最终的评判实际上就取决于是否接受作者的观点和他建议的方法。

  •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问答,要弄清作者的目的是什么?他想让你做什么?(学会烹饪、活的幸福……)
  • 对于第二个问题的问答,要知道作者建议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目的。
  • 对于第三个问题的问答,在于你是否同意作者所建议的方法、同意作者的宗旨。
  • 对于第四个问题的问答,如果你认同,那么你就应该用作者建议的方法采取实际行动,否则这本书对你还有什么价值?

如何阅读想象文学

想象文学与科学、哲学等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作品,前者可以让我们去感受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后者则在让我们了解一个真实的世界,前者是一个整体,一般不能分开阅读或跳跃阅读,后者则一般可以分开章节单独阅读,对前者提出问题并找到答案比后者更困难。然而在阅读上面,一般人反而更擅长阅读想象文学,原因之一可能是想象文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娱乐,而非教育。

规则一至十五不适用于想象文学作品,所以阅读想象文学有三不要:

  1. 不要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
  2. 不要找共识、主旨与论述;
  3. 不要用适用于传递知识的,与真理一致的标准评判小说。

对四个问题的问答:

  •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问答,知道分类;能够简要说出情节大意,并能广泛的包括书中变化和动作(开始、经过、高潮、结尾)。
  • 对于第二个问题的问答,能够辨识不同的角色,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他们的命运,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他们身上发生的关键事件。
  • 对于第三个问题的问答,在想象文学上没有批评与认同,只有喜欢与不喜欢。这本书是否打动我们,是否包含美,是否让我们满足,并且能说出理由。
  • 对于第四个问题的问答,想象文学可能不一定带来实际的行动效果,“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的理解,我们的感受可能都不一样,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进入作者为我们安排的世界里去尽情体验。

对于不同类型想象文学的建议:

  • 故事书:快读,通读,全神投入,活在角色的世界里,不要因开始人物众多记不住而烦恼,不要为没有弄清的事情而停下。
  • 史诗: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参与并运用想象力。
  • 戏剧:大多数戏剧不值得读,戏剧更适合用来演,所以我们在阅读时应该假装看到演出的实景,自己时而是剧中不同的角色,时而是剧中的旁白。
  • 抒情诗:一、不论懂不懂,一口气读完;二、重读一遍——大声朗读。

如何阅读历史书

对于过去发生的事情,一些史实是难以考证的,历史书或多或少包含一些作者的推测模式和立场。历史讲的也是发生在一个特定时期关于特定主题的故事,所以历史更接近于小说,而非科学。阅读历史书的目的不仅为了了解过去,更要以史为鉴,知道现代人的行为原因。

  •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问答,要弄清这本书限定的主题是什么。
  • 对于第二个问题的问答,要知道这本书发生的时间范围是什么,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叙述故事。
  • 对于第三个问题的问答,对历史书的评论主要是两方面,一是作者的写作是否逼真,二是作者的写作是否使用或存在错误的史实资料。
  • 对于第四个问题的问答,阅读历史更多的可能将影响我们的政治行为。

如何阅读科学与数学

这里所指的科学性书籍是指为一般读者而写的作品,而不是专业的科学家写给专业科学家看的书籍。分析阅读的规则适用于科学和数学作品,这一章节作者不是为讲特殊的规则,而主要是为减少一般读者对阅读科学和数学作品的恐惧感。

科学与数学很多经典名著并非普通读者不可阅读,对于科学作品,难点之一是科学论述一般采用归纳法,作者所提供的理论基础可能是一些实验结果,一般读者很难见到或自行实验,但是如果可以自行实验,将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难点之二是大多数的科学作品包含数学,很多人可能对数学有天生的恐惧。其实数学是一种语言,一种书写的语言,一种不夹杂情感,真正逻辑的语言;再有数学是一门优美且满足智力的学问。如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牛顿的《光学》等都是可读性很强的科学名著,一般人也可读懂。

阅读这类作品时我们需要记得的是我们不是为了成为这个主题的专家,而是为了了解学习相关的问题。

如何阅读哲学

孩子一般提出来的问题都具有哲学性,“为什么会有人类?”“什么是对与错?”……不过大多数人成年后便失去了这种能力和好奇心。哲学的问题都很简单,回答起来却难上加难。哲学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思考,别无其他。哲学的两大分类领域主要是理论领域和实用领域,次分类又分形而上学、认知论、伦理学、规范哲学、自然哲学等。

哲学的五种论述风格:

  • 哲学对话式:如柏拉图的《对话录》
  • 哲学论文或散文式:如亚里士多德、康德的作品
  • 面对异议式:兼有上述两者的形式,如圣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
  • 哲学系统式:用数学方式表现哲学,如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作品
  • 格言形式:如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帕斯卡尔的《沉思录》等

对于阅读神学和经书的阅读提示,重点是我们是否有信仰,书中内容不存在假设,只有我们信与不信。对于信仰而言没有假设,《圣经》在信徒的眼中相当于神的语言。

科学与哲学的不同,科学讲究证据和实验,是一种特殊经验,哲学的问题则是普通的问题,例证是一种人类共同的经验,解读的方式也是人类共同的常识。科学是时间距离越近,获得的成果越新,而哲学在柏拉图时代可能就已经把人类自身困惑的问题提完了,并有了对应的思考。不过科学与哲学可读性很强的书籍可能都是十九世纪以前的作品,主要原因可能是现代科学方面的著作更多的是为同行内的科学家而写,普通大众的读物越来越少;而哲学也有同样的问题,再有近代大哲学家较少,更多的是研究之前哲学家的作品,中国现代我唯一看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就是周国平的书了。

如何阅读社会科学

关于社会科学很难有准确完全的定义方法,根据作者本书中的定义,诸如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是组成社会科学的核心,大部分的法律、教育、公共行政等作品,以及一部分的商业、社会服务作品和大量的心理学作品,也符合社会科学的定义。

阅读社会科学是很容易的,因为大部分内容是我们平时接触或聊天会聊到的;难点是社会科学作品是一种混杂的作品,不是纯粹的论说性作品,解读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可能就像给社会科学下定义一样困难。

再有阅读社会科学我们的重点是为了了解一个特殊的事件或问题,所以可能读一本书远远不够,这也引出了阅读层次的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

四、主题阅读

分析阅读的规则适用于单独的一本书,但对于两本以上有某种关联的书,则需要进一步的能力,那就是具有主题阅读的能力。

如何进行主题阅读:

准备阶段:

首先选定一个我们想要研究的主题,我们知道对于一个问题涉及到的书绝不只有一本,但是具体涉及到哪些书是一个难点。所以其次我们要拟一份我们认为和这个主题相关的书单,具体获得书单的办法可以查看图书馆的目录索引、征求别人的建议或用主题工具书等。 然后准备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要用到检视阅读,检视书单上的每一本书,确定与我们选定的主题是否有关联,重要程度如何,这样我们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将我们的书单压缩到合理的程度,不必花很长的时间阅读完每一本书后才能做出筛选。

主题阅读的五个步骤:

  1. 对我们确定书单中的每一本书用检视阅读的方法,找出每本书中与主题相关的章节。
  2. 根据主题创造一套中立的词汇,使作者与我们达成共识。在不同的书中,作者关于同一主题的用词可能存在区别,但是我们应该能分辨出很多用词虽然不一样,实际是在谈论关于同一主题的同一个意思,所以我们要建立一套自己的中立词汇,可以在不同的书中进行沟通切换。
  3. 根据主题设立一套中立的主旨,列出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至少是大多数作者可以回答的,而不是只有一本书能回答的,再有列出的问题也不应该是所有作者都有一致答案的问题,否则这个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
  4. 界定主要议题和次要议题,将作者针对问题的不同答案列在议题旁边。
  5. 分析这些讨论。将问题与议题按照顺序排列,以凸显出我们研究的主题。共性较多的议题应该放在共性较少议题之前。

主题阅读相当于由我们来组织一场跨越国界、跨越时代,有着不同作者参加的会议,而我们就是会议的主持人。我们要制定会议的主题,根据主题下设相关的不同议题,列出多数人可以参与回答的问题,然后客观公正的来组织这场会议,让不同的人按照一定顺序发言,根据发言的内容,我们有责任将不同人的不同用语按我们都认同的一种方式翻译出来,以便更多的人可以理解和找到共性。会议的最终目是讨论主题的各种相关性,丰富主题的讨论内容,对于一些问题的答案虽然存在不同的异议,但是我们也不一定非要在此评判出正确的答案或者分出高下,因为有些问题即使已经争论了几个世纪貌似也不一定有确定的答案。我们更多的是会议的记录者、发言内容的分析员,而非裁判官。

------------------------------分割线------------------------------

作者书中的四种阅读层次从低到高层层递进,基础阅读是能够阅读的最低要求,检视阅读对应分析阅读的前两个阶段,可以帮助我们用分析阅读更好的理解一本书,具备了检视阅读与分析阅读的能力,是进入主题阅读的准备工作,而主题阅读是最主动的一种阅读方式,应该是我们阅读技巧的最终目标。

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是我们的手段,重点还在于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要善于思考,养成自己的阅读品味,最关键的是好钢要用在好刀上,好的阅读手段要用在好书上。99%的书根本不值得使用这些阅读技巧,但是好书即便我们用了全部的技巧,可能也需要看上个几遍才行,而且常读常新。

一本好书不仅会提高我们的阅读技巧,更重要是让我们更了解这个世界和我们自己,使我们变得更懂生命和更有智慧。

如果你的目的是想变成一个更好的阅读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书和文章都读。

阅读是一种寻找本源的思考力,寻找“为什么”并自我探索答案的过程。现在更多的主流媒体,收音机、电视、互联网等则更多的是一种爆炸式、碎片式、压缩式的资讯,经过精心包装和整理出太多结论,省去了我们思考的过程,我们每天乐在其中,自以为因此提高了很多,其实只是我们脑袋里的资讯更多了而已,而我们的心智没有丝毫变化。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很多大学毕业的人,可能最多也只是在阅读的量和速度上有了增加和进步,而阅读层次甚至可能还停留在基础阅读的水平。当然,在如今的社会,我们甚至已经忘记了阅读。而我自身又何尝不是在如今年岁才越来越发现自我学习的乐趣性和重要性。

整本书我用了三天时间就看完了,但是只能说是一种浏览,又回去重新阅读了一遍,真正部分理解和整理成文最终用了近一个月时间。这本书不仅可以看成是关于阅读的实用手册,反过来看也是关于写作的实用手册,阅读与写作一直就是一体两面的事。另外作者在书中关于阅读速度与阅读数量、阅读相关主题的顺序、阅读不同类型书籍、好书与坏书的区别、如何解读现代新闻事件等方面都有深刻的说明和见解。虽然作者书中要求我们评判一本书时应该不带感情色彩,但是我还是不得不带有个人观点的说这是一本写的很公正、客观、诚实、用心、实用性很强的作品,不时回头参看依旧能获得新的理解。

补上一张总结的思维导图

------------------------------------------------------------

摘抄:

阅读艺术下个定义:这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 p11

增进理解而阅读?一是一开始不相等的理解程度。其次,阅读的人一定要把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之内。 p12

倾听是听从一位出现在你眼前的老师学习——一位活生生的老师——而阅读却是跟一位缺席的老师学习。 p17

阅读,就像是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是跟着一位缺席的老师在学习。 p18

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是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是最完整的阅读。
分析阅读就是特别在追寻理解的。 p21

无限制的受教育机会是一个社会能提供给人民最有价值的服务。 p29

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p34

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慢不该慢到不值得,快不该快到有损于满足与理解。 p40

你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的问题。 p43

要真正完全拥有一本书,必须把这本书变成你自己的一部分才行,而要让你成为书的一部分的最好方法——书成为你的一部分和你成为书的一部分是同一件事——就是要写下来。 p45

所谓艺术或技巧,只属于那个能养成习惯,而且能依照规则来运作的人。 p48

你一定要学会忘悼那些分开的步骤,才能表现出整体的动作,而每一个单一的步骤都还需要确实表现的很好。但是,为了要忘悼这些单一的动作,一开始你必须先分别学会每一个单一的动作。 p50

我们一定要超越“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进而明白“如果我们想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利用它”。概括来说,这也是知与行的区别,理论性的作品在教你这是什么,实用性的作品在教你如何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或你认为应该做的事。 p61

如果一本理论的书所强调的内容,超乎你日常、例行、正常生活的经验,那就是科学的书,否则就是一本哲学的书。 p66

科学家会从他特殊经验的结果作举证,哲学家却会以人类的共通性作举证。 p67

所谓文章的清楚明白,就是跟纲要的区隔是否清楚有关,所谓文章的前后一贯,就是能把不同的重点条理有序的排列出来。 p83

你一定要利用上下文自己已经了解的所有字句,来推敲出你所不了解的那个字的意义。 p98

作者的主旨如果没有理论的支持,就只是在抒发个人的想法罢了。 p105

句子与段落是文法的单位、语言的单位。主旨与论述是逻辑的单位,也是思想与知识的单位。 p106

阅读的一部分本质就是被困惑,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 p111

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判的读者。 p125

把谈话当作是战争的人,要赢得战争就得为反对而反对,不论自己对错,都要反对成功。 p130

一个人在与别人对话时,就算有不同的意见,最后还是有希望达成共识。
在争论之中,一个人绝不能忘了这是教导别人,也是自己受教的一个机会。 p132

在拟大纲的最后阶段,就是要知道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诠释一本书的最后阶段,就是要知道作者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批评一本书的最后阶段,就是要检视作者论述的完整性。 p144

如果沟通并不复杂,就用不着做出大纲来。如果语言是完美的沟通媒介,而不是有点不透明,就用不着诠释彼此的想法了。如果错误与无知不会局限真实或知识,我们也根本用不着批评了。 p146

一个读得很广泛,却读不精的人,与其值得赞美,不如值得同情。 p147

任何实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 p168

无法让一本实用性的书被实用地阅读,就是失败的阅读。在评判一本理论性的书时,读者必须观察他自己与作者之间的原理与假设的一致性或差异性。在评判一本实用性的书时,所有的事都与结果及目标有关。 p171

想象文学的主要目的是娱乐,而非教育。以娱乐为主的读物比教育为主的读物容易讨好,但要知道为什么能讨好则比较困难。要分析美丽,比美丽本身困难多了。
论说性作品要传达的是知识,想象文学是在阐述一个经验本身。 p178

要把这些(想象)文学作品读通,你唯一要做的事就是去感受和体验。 p189

科学的客观不在于没有最初的偏见,而在于坦白承认。 p224

(阅读哲学)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思考问题本身,简单来说,哲学就是一种思考,别无其他。 p240

空有方法却没有可以运用的材料,就和空有材料而却没有可以运用的方法一样是毫无用处的。
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想变成一个更好的阅读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书或文章都读。 p291

你不只更懂得如何读的更好,还更懂得生命。你变得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识。 p292

当你想象自己被隔绝在一个没有娱乐、没有资讯、没有可以理解的一般事物的世界时,比较起来你是否会对自己了解的更多一点? p298

心智就像肌肉一样,如果不常运用就会萎缩。 p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