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那点儿事

#Sport #Read

虽然目前身下无车,不是丢了就是卖了,但是为了更细致的加深一下自行车知识,为后面自己组装一辆自己想要的小车做准备,前阵子看了三本关于运动自行车与骑行的书籍,一直没来得及整理,现在顺便写一篇关于骑行的文章。

在这方面我很想看的书其实是一本关于折叠车改装的台湾书籍《小摺快跑2:摺疊車維修&改裝》,可惜台湾书籍实在太贵,淘宝上不是没货就是都100多大洋一本,亚马逊上81块钱一本,我选择货到付款下的单,3个月了到现在还没有配货。所以后来先买了三本国内出版的书看,都可以算实用书籍——《单车手册——放在口袋里的单车实用指南》、《单车圣经》、《骑行宝典——单车维修保养完全手册》。《单车手册》和《骑行宝典》是国外作者编著,都是自行车爱好者潘震翻译的;《单车圣经》是一堆国内自行车爱好者编著的。

《骑行宝典》和《单车圣经》类似,都是关于山地车和公路车的维修与部件组装,里面个别内容侧重点不同,相互补充正好可以更细致的了解自行车上各部件的维修、保养与更换。

《单车手册》很小很短(不然怎么叫口袋书),但是看过这本书会颠覆了一些我对自行车的认知,在很多方面会对骑行这件事儿有新的思考,这篇文章也正是在这本书的影响下总结写作。

自行车的历史其实并不长,第一辆完全金属制造的自行车出现于1870年,就是那种前轮大后轮小,看上去很夸张的自行车,“自行车(Bicycle)”这个词也是那时第一次出现,在大陆我们翻译叫自行车,台湾一般叫脚踏车,港澳叫单车,一个意思。

最早的自行车作为一种主要的交通工具使用,所以价格不菲,当然现在也有不便宜的,但是职能上已经不全是交通工具了,发展而来的是一种骑行运动。

骑行是为了什么?对于我等大众而言,非往职业方向发展,也不再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再贵的自行车也只是附属品,玩具而已,所以乐趣最重要。如果乐趣最重要,我们又是否一定要像专业车手似地弄一样的车,穿一样的衣服和锁鞋,为了追求一些速度,大弯把,水平趴在车上,弄的腰痛脖子疼,穿着骑行鞋下车走路都困难?是否有必要连续骑行个8、9个小时或者一天非得骑个一两百公里把自己累的三孙子一样?

如果你对什么事都太认真,就可能把装备说成是工具,而不是玩具,工具是工作用的,为的是生产力和工作效率;玩具是用来玩的。
不管你的自行车多少钱,除非你用它来谋生,否则它就是一个玩具,应该乐趣无穷。无论骑车能带来什么好处,都不会停止,因为你享受乐趣。事实上,你骑车的乐趣越多,你就越会去骑它。

不要再纠结于速度,想像着荣誉;不要进行对自己没有意义的骑行;不要为了骑车而穿着可笑的服装;不要认为你的自行车是一台塑身器械;也不要认为骑车是可以苦尽甜来的事情。
你的自行车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便利工具,是一种乐趣,一个可能很贵的玩具,只有欢乐的骑行才是最好的。

重新思考之后让我现在纠结于是弄一辆便于4+2的折叠车,还是弄一辆复古英伦车,车把高点,坐垫宽点,骑行舒适点。

说到舒适,影响骑行舒适的一个方面是身体与车的接触位置,主要是双手、双脚、屁股,构成接触点的三角形称为CPT。竞速公路车一般车座比车把的位置还高,要想骑行舒适还是车把比车座高或至少持平好一点。关于车座,很多介绍会说骑行影响XX,要注意选择车座。在车座舒适性上,合适与否不一定差在价格方面,便宜的可能也有舒适的,每个人的屁股不一样,只能靠自己多买几个坐垫去试,后面买车,车座我会选择英国B17的牛皮宽大座椅试试。不过就算最好的,也可以想像一下有哪种椅子你可以一个姿势连续坐5小时而不会感觉麻木呢?所以连续骑行时要注意变换姿势,结合休息,避免蛋疼麻木。车座高度合适的标准是前脚掌踩踏脚踏至最低点时,腿能够尽量伸直而又没有够着的感觉,即骑行时屁股不会在车座上左右偏摆,而腿又能尽量伸直,关于测量方法网上很多,但是要明白这个最终目的。

另外一个影响舒适的因素是车架,我觉得钢架和钛架是比较好的,吸震性好,可以骑个20年都没事,不过钛架是土豪玩的;其次是铝合金车架,现在普及率最高的;对于我等大众而言,碳纤维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贵而且怕受伤,一旦车架受伤有划口、裂痕等可能就用不了几年了,比赛专用,但对大众来讲性价比太低,不考虑重量还是钢架来的实惠。

既然骑行的主要目的应该放在乐趣上,就不要把骑行当作一项全能运动,也不要把骑行完全当作一种减肥运动。

如果你想减掉脂肪,就要增加肌肉。

何况当你只关注一项运动时,短期内你的肌肉变得非常高效,但大约4~6周之后,成绩不会再提高——或者你至少会到达一个“投资回报不成比例”点。

但是我们还是要关注健康,整个世界(也许除了你的家人和最好的朋友),基本上是希望你失败或者甚至毫不关心的,所以做自己的朋友,最好也是自己的医师,补充关于健康的四个重要知识:

  • 血糖:告诉你是否得了糖尿病,显示你身体对胰岛素的反应。如果空腹血糖水平一直超过100毫克/分升,糖尿病或前兆。
  • 甘油三酯:心脏疾病的标志之一。不应超过150毫克/分升,运动会降低该值,摄入碳水化合物会增加,少喝饮料,远离碳水化合物。
  • 胆固醇:分为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重点关注LDL,分为A、B两类,A类低密度脂蛋白分子很大、很分散,良性;B类分子则很小、很密,可能导致心脏疾病。
  • 最大心率(MHR):全力输出时心脏跳动次数。

计算公式:
女性:MHR=206-(年龄×0.88)
男性:MHR=206-(年龄×0.7)
脂肪的燃烧范围:MHR×0.5~0.7
消耗碳水化合物:MHR×0.7~0.88
无氧运动:MHR×0.9~1.0

我建议休闲骑行,不建议把骑行玩成无氧运动,一是无氧运动会造成人的注意力下降,二是骑行到无氧运动状态说明车速过快,也影响安全,想玩无氧运动有那劲儿的去健身房玩快乐单车倒是比较合适。

说到安全,至少可以分为两种:被动的和主动的。被动的安全是你遭遇冲撞时的生存能力,主动的安全是你避免危险的能力。

是否应该戴头盔?在头盔领域自行车头盔是最轻,也是保护性相对最弱的,但是如果不戴头盔,可能跌倒后很容易伤到头部,可是戴了就能避免吗?本人之前献身说法了一把,戴头盔还是付出了摔掉半颗牙的惨痛代价,当然,我可能摔的不是地方,可是就那么巧。头盔可能是一种心理意识,用不好反而会增加风险补偿,我们穿戴的护具越多,的确会对我们形成一定的保护,但是同时也可能让我们敢做那些平时不敢做的动作,掉以轻心,提高车速,冲下一段颠簸的山路等,但是此时,护具是否还能够提供足够的保护是个问题。而不戴护具,我们可能会更加小心谨慎。荷兰戴头盔的比例不足1/30,但是头部受伤和自行车事故率比戴头盔率高的多美国要低很多。如果要戴头盔,下次我也许会选择一个圆形的头盔试试。

再有,安全骑行时要让别人看见你,夜晚骑行反光装置是必须的,可以提高安全性,反光灯反光板越多越好。可以把车灯按照亮度分为两类:看路的灯和被看见的灯。看路的灯不骑夜道用途不大,骑夜道除了前面固定个手电外,最好还有个头灯。

骑行时也不要随意变道,让别人知道你的意图,打打手势;自行车道上很多机动车,要注意车灯和车门,前面有机动车时要注意刹车灯可能随时亮起,路边有机动车时要注意尽量远离车门,谁知道里面有没有司机会不会突然打开车门;有自行车道要享受自行车道,不要因为自行车道上车多、人多就去机动车道,在自行车道上至少你可能是“猎手”,机动车道上你就成了“猎物”。

在自行车配件上,车筐、车包、车铃、车尾座可以考虑,不过车包最好不要装在前面,虽然取东西方便,但是容易分散注意力,造成事故;水壶最好不是金属的,除非你不在乎响声或者划伤,本人之前用过希格的铝合金水壶,用一次后就有明细的划伤,也不建议用塑料的,用塑料的要注意底部的数字代码,暂时没有好的推荐,短途就不带水了吧;短途也不必背包,背包最好弄个腰包,一定要用双肩背的话就做好出汗的准备。便携迷你的打气筒方便,但是不走长途不到必不可以的时候最好不用,就算是用德国最好的也不如落地的用起来舒服,落地的买个200元以上带气压表的就不错。

面对日益严重的污染和拥堵,未来骑友肯定会越来越多,待明年春暖花开之日,周末闲来无事之时,约上妹子和帅哥,开展几场低碳休闲骑行,亲近户外,享受自然。

最后附上一张最近整理的运动自行车部件知识总结,以备后查。

PS:

在写完这篇文章不到两周的时间里,亚马逊居然邮件通知我王比利的《小摺快跑2:摺疊車維修&改裝》近期将发货,然后一周后货到了。这两天刚看完,结合这本书正好对这篇文章补充一下小折的一点认识。

王比利的《小摺快跑2:摺疊車維修&改裝》一是专门针对折叠车写的,这套丛书一共有三本,其余两本从标题上看对于我而言可读性不强,当然,主要原因还有书不好买和价格太贵;二是作者通过三款不同品牌的不同车型,从高端到平民化介绍了折叠车的各自特点,基本保养维修等,先简单认识一下折叠车;三是在改装上,作者没有过多描述具体操作过程,只把作者认为有必要提醒的传动系统改装做了一些说明,重点介绍了车辆改装升级的目的和建议,以及系统的介绍了三大自行车配件厂商的套件。最后作者根据三大折叠车品牌的不同车型不同特点给出了改装建议和列举了很多车友的不同改装示范。

作者认为改装升级主要应该从三方面考虑:骑乘舒适度、外观个性化和提高传动系统效率。但是在升级之前,我们还是要问清楚自己,有没有必要升级,升级的目的是什么,想达到什么效果?

在骑乘舒适度上,首先需要清楚舒适度与速度基本是不能成正比的,所以我在前面也说过,我们的骑行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对于我而言,健康和舒适的骑行现在是首选。如果想提升舒适度,就可以从人与车辆的接触点,车辆与地面的接触点进行改装,把横宽度、握把、车座、脚踏、轮胎等方面。

外观人性化方面因人而异,看自己的艺术造诣和颜色搭配的个人爱好,看似虽无大用,但是如果改装,却是最费心思的地方。

传动效率,不论是想提升速度空间还是爬坡能力,这里都大有文章,但是速度与爬拨能力一样很难成正比,选用公路套件还是山地套件要看自己的骑行方式和骑行条件。小折单盘变速的多,升级可以单盘变双盘,或改装前内变大盘,抑或改装后内变花鼓,都可扩充齿轮比,提升传动效率。不过在齿比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换用更高级的套件,对于提升变档顺畅度的帮助大于提升传动效率的帮助。

书虽然写于2008年左右,但是书中的一些理念和对厂商的系统介绍,现在依然可以学习了解,最主要的是在折叠车方面,系统的资讯还是较少,能对折叠车有个更深入了解的书籍除了王比利的还真不多。看过书之后在Facebook上关注了作者并加了好友,发现作者也是个户外玩家,四处游荡玩耍,日后如有机会自己去台湾环岛骑行,或许还可以讨得一些建议。

附上一张与之前自行车理论知识不重复的总结图。

补充于2014/11/27